“高速公路上助力轉向系統突然失靈,兩次撞擊安全氣囊竟無一打開,最終釀成3死5重傷特大事故。這就是日產馬自達因質量問題給我帶來的災難。”日前,河南固始縣馬自達車主饒海龍向記者投訴。饒表示,他將拉著這輛報廢的馬自達轎車巡游全國,向廠家要說法。
2008年11月份,饒海龍以23.8萬元的價格從武漢龍泰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武漢龍泰)購得一輛馬自達5轎車。據饒海龍介紹,在日常駕駛中,他多次發現該車出現助力轉向突然失靈的現象,但再次啟動后現象消失。饒說,因平時駕車速度不高,也未釀成事故,當時并未在意。
饒海龍告訴記者,2009年11月16日上午,他與助手駕車行駛在滬陜高速信陽段853K+200處時,所駕馬自達5轎車方向突然再次失靈,加之路面積雪,車輛失去控制與路邊右側橋墩發生正面碰撞。此時,饒海龍的一位朋友秦某恰在該路段行駛,聽聞后忙趕來幫助處理。
考慮到出事故的馬自達轎車橫向停在公路中間十分危險,秦某遂駕駛事故車輛進行掉頭,不料前方突然快速駛來一輛別克轎車,秦某駕車躲閃不及,兩車重重撞在一起,當場造成3人死亡,5人重傷。車主饒海龍當時被撞飛5米多遠,身受重傷。
事后發現,饒海龍駕駛的馬自達5轎車雖經兩次猛烈撞擊,但所有安全氣囊竟無一打開。與此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與此相撞的別克轎車氣囊卻完全打開,車上人員幸免于難。
“如果不是轎車助力轉向突然失靈就不可能引發這起事故,如果轎車氣囊在相撞過程中能夠打開,也不會造成如此大的人員傷亡。”饒海龍認為,這起特大交通事故,是由于馬自達轎車本身質量缺陷直接導致的,其生產廠商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
今年5月13日,饒海龍將已經報廢的事故車輛拖到武漢龍泰,就車的質量問題,向武漢龍泰提出嚴重質疑并要求賠償。武漢龍泰負責人韓麟看了事故車輛后表示,定會給他一個“滿意的答復”。
幾日后,由該車生產廠家日本公司和中國一汽馬自達汽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組成的5人調查組來到信陽,欲對事故車輛進行拆解檢測。饒海龍擔心證據被毀,拒絕拆解,調查組返回后再無音訊。
武漢龍泰負責人韓麟先生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廠方鑒定目前尚未發現該車存在質量問題,鑒于事故造成的巨大損失及人員傷亡,廠家愿意給予人道方面的必要補償。“目前,補償的具體金額和方式正在協商之中。”韓麟說。
“此次事故,造成直接損失達到258萬元,而他們卻不承擔責任,只做人道上的補償,根本就是在推卸責任。”廠方的答復,令饒海龍十分的不滿。
據了解,今年8月19日,有媒體發布消息稱,由于“電動油壓轉向系統的助力泵內生銹可能導致轉向操作不靈”,日本汽車制造商馬自達日前宣布在加拿大和中國臺灣地區召回汽車10萬余輛。
武漢龍泰負責人韓麟先生向記者承認,饒海龍所購轎車也屬于召回車輛的范圍。“但這并不表示召回的車輛就一定存在問題。”韓麟解釋說,至于氣囊在兩次撞擊過程中未打開,則是因為未達到氣囊打開的必要條件。
據了解,根據“誰舉證,誰證明”的原則,車主認為轎車存在質量缺陷,應由車主自己掏錢鑒定。“我本來打算通過法律途徑來維護自己的權益,正是由于考慮到鑒定費用過高,維權成本大,最終放棄了訴訟。”饒海龍告訴記者,“我將拉著這輛事故車巡游全國,先到南京,再到馬自達上海總部,然后到國家質檢總局缺陷產品管理中心和日本駐中國大使館,向人們控訴馬自達廠家的霸道和冷漠,講述我維權的艱辛和無奈,以此向馬自達廠家及經銷商討要說法!”
有分析人士指出,目前,我國的汽車質量投訴機制還不完善,消費者維權存在困難,亟待建立完整的汽車質量投訴機制,明確主管部門的職責、明確汽車生產商與經銷商的責任,加大對消費者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