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9月夏先生升級當了父親,寶寶斷奶后,他便擔負起了選購奶粉的責任。不過,這位年輕的“奶爸”最近卻很為寶寶的奶粉發愁,因為寶寶一直在喝的進口奶粉最近不但價格飆升,而且連貨源也變得很緊張。
記者調查了解到,很多“奶爸”、“奶媽”們都存在著和夏先生一樣擔憂。他們是進口奶粉的堅定擁護者,覺得品質比國產奶粉更好,所以不得不承受水漲船高的價格,而最近洋奶粉卻接二連三地“出事”,讓這些“奶爸”、“奶媽”們糾結不已。
原來每個月奶粉錢800元
現在飆升到1200元
“寶寶一直喝的都是托朋友從日本帶的進口明治奶粉,不過從今年2月份開始,明治奶粉價格就一直在漲。日本地震以后,不但價格高得驚人,而且連貨都沒有了。”夏先生說。
他告訴記者,去年10月份的時候,明治一階段奶粉的價格是198元一罐,一箱8罐,一共是1584元。“朋友做生意經常在國內和日本往返,一次幫我帶一箱,吃光了再去帶。我算了一下,一箱奶粉2個月就能吃光,一個月花在奶粉上的錢差不多800元。”
一個月800元的奶粉錢,對夏先生來說壓力還不算大,可之后奶粉價格就開始一路飆升。“今年2月,每罐的價格漲到215元,日本地震以后,更是漲到每罐298元,一箱就要2384元,一個月奶粉錢一下子飆升到1200元,壓力備增啊。”
夏先生現在就希望寶寶能快點擺脫一階段奶粉,進軍二階段,因為二階段的價格相對要便宜一點。“二階段明治的價格現在是一罐230元左右,不過,地震前的價格只需要150元。”夏先生說。
記者了解到,像夏先生這樣通過朋友關系帶過來的洋奶粉,價格還不算貴,而一些通過網店代購洋奶粉,價格則會更高。章女士就一直通過一家網店代購日本的固力果奶粉,“寶寶現在吃二階段的,地震前是260元一罐,最近已經漲到320多元了。”
更讓“奶爸”、“奶媽”糾結的是,地震以后,很多日本品牌的奶粉不但價格飆漲,連貨源也變得相當緊張。“很多消費者擔心地震后生產的奶粉,質量上會有問題,所以都會要求買地震以前的,一般的店里庫存就10-20箱,一下子就賣光了。”專職奶粉代購的網店店主“ELL”告訴記者。
洋奶粉漲價“咄咄逼人”
八成消費者仍認可
記者從寧波各大超市了解到,最近一段時間,進口奶粉的價格一直是水漲船高。雀巢、澳優、雅培、惠氏等洋奶粉漲價幅度在10%-20%左右。
與洋奶粉的“咄咄逼人”不同,國產奶粉則已經很久沒有傳出漲價的消息了。業內人士認為,這背后的原因可能是洋品牌已經掌握了中高端奶粉市場的定價主導權,尤其是中高端奶粉消費量比較大的一二線城市,價格幾乎是洋品牌說了算。
今年3月,海關總署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八成以上的國內消費者認為,國外奶粉質量優于國內奶粉。
國產奶粉口碑差
消費者被“逼”選擇洋奶粉
價格一路走高的“洋奶粉”為什么還擁有一大批擁護者呢?
在一家外企工作的徐女士有一個4歲大的女兒,她告訴記者:“三聚氰胺事件后,老百姓對國產奶粉的信心下降,為了保險起見,寧可選擇價格貴的進口奶粉。總想著價格貴,品質也該好吧。”
徐女士說,孩子一直喝美素奶粉,現在也喝慣了,即便價格一直在漲,也不會輕意換別的牌子了。
“國產奶粉近幾年的口碑太差了,逼著我們去買進口奶粉。不過糾結的是,最近洋奶粉也一直問題不斷,韓國的牛奶剛剛曝出了‘甲醛門’事件。”中學老師朱女士說,洋奶粉接二連三地“出事”,讓她也不知道該選擇哪一個品牌好,“希望國家對國產奶粉能有更嚴格的檢測標準,奶企能更有責任心,生產出既便宜、質量又好的奶粉,讓我們消費者能大膽對洋奶粉說不。”
奶粉啊奶粉
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這雖然是一種夸張之辭,但奶粉對嬰兒成長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是在母乳喂養日漸“式微”的今天。
縱觀每一次的“問題奶粉”事件,洋奶粉雖然也有問題,但往往是某個品牌的某個產品批次出了問題,而不像國產奶粉一樣,一出問題就是行業性的。國外成熟的產品召回制度和懲戒制度,也給了國內消費者更大的信心。
中國有句老話,叫“矬子里拔將軍”,在奶粉不得不吃的情況下,消費者自然選擇問題程度較輕的洋奶粉品牌而舍棄問題程度更嚴重的國產品牌。
現在,已經“吃”定了中國消費者的洋奶粉們腰板更硬了———你不選擇我還能選誰?我就是漲價,你能不選我嗎?
顯然,最安全最省錢的路只有一條———母乳喂養。
奶粉啊奶粉,面對你,我的沉重多于歡樂,憤怒多于笑容,無奈多于樂觀。一個失戀女人在情人節的心情,不過如此。
你別怪那些孩子他媽,當一條條關于你的負面新聞躍入她們的眼睛,沒有誰能指責她們反應過度。
你也別怪孩子他爸,當你的身價節節攀升,品質卻沒保險可買,為了奶粉錢不得不天天加班的奶爸們怎能不恨得牙癢癢?
奶粉啊,要想所有人都愛你,你必須混個好口碑。
當然,前提是,你得先投個好胎。
洋奶粉問題也不少
2002年 美國惠氏藥廠(中國)有限公司生產的愛兒樂媽媽孕產婦配方奶粉因坂腸桿菌超標被限令召回。
2002年 丹麥產荷蘭“多美滋”奶粉受微小金屬顆粒和潤滑油污染,全球召回。
2004年 美國美贊臣奶粉因阪崎氏腸桿菌奶粉超標被判為不合格產品進行銷毀,并對消費者進行賠償。
2005年 美國雀巢“金牌成長3+奶粉”多批次被查出含碘超標,被迫進行大規模產品召回。
2007年 日本明治FU高蛋白較大嬰兒配方奶粉,鋅含量不符合標準。
2009年2月 味全幼兒成長配方奶粉和味全較大嬰兒配方奶粉,被檢驗出含有致病菌阪崎腸桿菌。
2010年9月 雅培公司生產的奶粉受到甲蟲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