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有衛生系統人士表示,在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前,大米已經被允許使用防腐劑,因新標準在公開征求意見時沒有人提出異議,所以大米使用防腐劑沒有被撤銷。 用添加劑由企業申請 在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前,衛生部曾在2007年發布《食品添加劑衛生標準》,記者看到,雙乙酸鈉(防腐劑)和脫乙酰甲殼素(增稠劑,又名殼聚糖)已開始被允許使用在大米里,兩者的限量值與新標準無異。 據悉,在《食品安全法》出臺前,對批準一種物質成為食品添加劑,并無“技術必要性”的要求。如果企業提出申請,專家對此物質進行安全性論證后,就會獲得批準。上述人士稱,這兩種添加劑寫進標準也是源于這種情況。
征求意見未收到異議
去年,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曾征求意見。記者看到,其中可用于大米中的添加劑包括淀粉磷酸酯鈉、雙乙酸鈉和脫乙酰甲殼素。與今年5月發布的最終稿,沒有區別。
上述人士說,征求意見過程中,沒有收到對上述三種添加劑在大米中使用的異議,所以在最終發布時,三種物質依然在列。
而在“新標準”征求意見時,面粉增白劑———過氧化苯甲酰也被寫入其中。但是此事在社會上引起廣泛的關注和熱議,衛生部在最終的發布稿中,面粉增白劑被從食品添加劑行列撤銷。
允許使用非強制使用
上述人士說,食品添加劑并非強制使用,即使寫進新標準里,在生產中生產廠家可以根據需要按量使用;如果不需要,則無需使用。
如果已無使用必要,是不是可以撤銷?該人士說,如果添加劑的安全性出現了問題,那么將會立即撤銷,但是如果并非安全性的原因,則需要根據程序進行。
記者看到,根據《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應當根據技術必要性和食品安全風險評估結果,及時對食品添加劑的品種、使用范圍、用量的標準進行修訂。
“在程序上,首先要有人對此提出異議,然后經過標準委員會的審定,決定是否撤銷。”該人士說。
- 背景
大米允許添加防腐劑引質疑
本報昨日報道,有專家反映,衛生部發布的新版《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大米被允許添加包括防腐劑在內的三種添加劑。專家認為,在工藝上并無必要,按照《食品安全法》應該撤銷。
本報采訪顯示,大米生產企業幾乎不使用這三種添加劑。專家稱,雖然添加劑毒性很低,但是沒有使用必要,應該被撤銷。
大米不應該有添加劑
“大米被允許添加三種添加劑?”南京農業大學食品科技學院副教授安辛欣在接受記者采訪時頗為驚訝,他還再次向記者確認是不是平常吃的大米,隨后他表示,大米是農產品,不應該有添加劑的。
然而,記者在新版的《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中看到,大米確實被允許有三種添加劑:一種是淀粉磷酸酯鈉,功能為增稠劑,使用的范圍是糧食和糧食制品,包括大米、面粉、雜糧、塊根植物、豆類和玉米提取的淀粉等(不包括原糧及07.0類焙烤制品),最大使用量一欄寫著“按生產適量使用”;一種是雙乙酸鈉,功能為防腐劑,在大米中的最大使用量為0.2g/kg,但殘留量要小于等于30mg/kg。還有一種是脫乙酰甲殼素(又名殼聚糖),功能為增稠劑、被膜劑,在大米中使用量為0.1g/kg。
安辛欣表示,大米應該很干凈,不明白新版的標準為什么這么規定。記者了解到,2009年開始實施的大米國標“GB 1354-2009”,其中規定“生產過程中,除符合GB 5749規定的水之外不得添加任何物質”,而且這一規定為強制性條款。
南京工業大學食品與輕工學院教授游京晶表示,“國家允許大米里有這三種添加劑,肯定有什么原因,我認為添加的話應該在大米包裝上顯示出來,讓消費者自己去選擇買什么樣的大米。”她建議記者去查一下和這個新版標準相關的說明,看看里面是否有解釋的原因。然而,記者在衛生部網站只找到了新版的標準,并沒找到相關的說明。
在沃爾瑪超市里,記者來到大米專區的貨架旁。這里正有幾位市民在挑選大米。當被問及大米可以加添加劑一事,他們都表示很驚訝:“從沒聽說過,好好的干嗎要加?”市民蔡先生表示很可笑,幾十年從來沒聽說過大米要加防腐劑才能不壞,“難道現在的保存技術在退步?”
在貨架上,有約20種不同品牌的袋裝大米。記者一一查看外包裝后發現,不管是知名品牌還是名不見經傳的小牌子,大米的配料表這塊兒內容都非常簡單:比如益海嘉里的香滿園大米和中糧集團的福臨門大米,包裝上只寫著“粳米”或“大米”一項內容。還有的品牌比如“好食家”、“綠機公社”、“御一品”、“韓正順”等,包裝上索性省去了“配料表”這一塊內容,只注明了大米的原產地。對此,促銷人員解釋說,這些大米沒有配料,省去了也可以理解。
在進香河市場的一家糧油鋪子里,老板表示,自己經營散裝大米多年,從來沒聽說過需要用到“添加劑”,“大米本身經過晾干這個工序后,只要濕度控制得好,一般放個兩年沒問題。”
市場探訪
袋裝、散裝大米基本無添加劑
記者隨后致電益海嘉里香滿園大米的客服熱線,工作人員表示,“我們的大米到目前為止沒有加過任何添加劑,按照現在的工藝流程,也不需要添加。”當被問及,既然現在允許添加食品添加劑,那以后,香滿園大米有沒有可能添加時,該人員表示,“到目前為止沒有收到公司的任何通知。如果將來要添加,那我們肯定會用明確的方式告知消費者,包括在外包裝增加內容等,絕不會偷偷摸摸地加。”同樣,福臨門的客服也表示,目前的大米里絕沒有添加劑的影子,至于今后有沒有,還要看公司規定。
廠家表態
如果要添加肯定會明示
網友擔心
新版標準可能導致添加劑濫用
水稻種植戶都知道,大米只要曬干后,可以保存3個月至一年的時間。既然這樣就可以達到防止大米霉變的效果,為何還要添加雙乙酸鈉這種防腐劑?
河南工業大學糧油食品學院教授周顯青認為,雙乙酸鈉本身是防腐劑,比較安全。但根據目前掌握的技術,用干燥的方式就可以讓水分降到安全儲藏水平,微生物很難滋長,正常情況下大米的保鮮期至少三個月。
周顯青還舉了個例子,如殼聚糖,其本身是增稠劑、被膜劑。糧企有可能將其用于大米表面的被膜或拋光,就像是水果包上了保鮮膜一樣,但是這種物質成本高。目前大米的拋光技術,能使表面非常好,沒必要使用添加劑。
“大米也需要加防腐劑?這不是濫用添加劑嗎?”對于新版的標準,不少網友表示不理解,希望相關部門能給出一個解釋。也有網友擔心,這會給生產廠家提供“機會”,在大米里濫用添加劑,因為目前市場上售賣的大米很少會注明添加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