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53個樣本標稱產地為河南 這些小食名稱看來是肉類豆類制品 實際是面粉+添加劑
據新華社電 記者22日從北京市食品安全辦獲悉,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食品安全監控中心共檢測出60個不合格調味面制食品樣本。相關部門已對檢測中發現的這些不合格樣本實施按批次停止銷售的控制措施。
此次檢測重點針對城鄉結合部、農村地區的小商店、集貿市場等。
“唐僧肉”叫花雞其實是調味面制品
記者發現,這些不合格食品中有53種出自河南,其中36種集中在鄭州管城區。停售食品的名稱五花八門,有牛板筋、叫花雞、面筋、紅燒牛柳、麻辣魚排、燒麥片、烤肥牛等。別看這些小食品都叫著肉類、豆類制品的名稱,實際上都是以面粉為原料,再添加辣椒、味素、精鹽、香料以及一些添加劑等混合“調味”而成的面制品。
不合格食品愛“鉆”食雜店
記者從這份名單上看到,不合格食品主要集中在房山、順義、大興、懷柔的一些食品店、小超市、副食商店和食品批發部,城區則只在朝陽區發現3批。據業內人士透露,小食品店特別是郊區門店,進貨把關不嚴,因此最容易讓不合格產品乘虛而入。
有資料顯示,如果長期食用含有添加劑超標的食品,對人體可能帶來健康危害,如苯甲酸過量就可能對肝臟有損傷。
舉報濫用添加劑可獲獎
記者還發現,這些不合格食品樣本的名稱也是令人生疑。比如“神雕俠侶”、“唐僧肉”、“非常6+1”、“快樂男聲”、“喜羊羊”、“櫻桃小丸子”等。
北京食品辦表示,將加大對城鄉結合部小食雜店特別是學校周邊小食品店的監測,杜絕監控盲區。鼓勵市民發現食品非法添加和濫用食品添加劑案件線索。 (《北京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