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質檢總局衛生檢疫監管司司長陳曉楓
“實在沒時間,很抱歉,我這里一大堆事兒。”正在和同事討論疫情防控問題的陳曉楓把手上的一份文件向記者揮了揮:“這是國務院的重要決定,正等待我們貫徹落實。”
此前一天,一名從加拿大回國的19歲的山東青年,被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和中國醫學科學院檢測確診為甲型H1N1流感病例,成為我國內地報告的第二例輸入性確診病例。
預約采訪陳曉楓司長是件很困難的事,尤其是在如今甲型H1N1流感防控戰的關鍵時刻,國家質檢總局衛生檢疫監管司當仁不讓地站在了流感防控的風口浪尖。
“堵字當先,別無選擇”
一走進位于總局8樓的衛生司,記者便感受到這里平靜中透出的緊張:辦公室里鈴聲不斷,過道上來往穿梭著忙碌的身影。
“陳司長這些天晚上都是在辦公室度過的,每天的平均睡眠時間不足兩小時。她讓我先給你介紹一下衛生司的有關情況。”司綜合處的朱兆銀熱情招呼記者。
外界或許不了解,國家質檢總局代表我國對外行使衛生檢疫主權,而衛生司則具體負責開展口岸及出入境衛生檢疫工作,包括檢疫查驗、疾病監測、衛生監督、衛生處理以及口岸反恐和突發公共事件的處置。
4月底,甲型H1N1流感肆虐墨西哥、美國等地。4月25日深夜,國家質檢總局發出緊急公告,要求各口岸檢驗檢疫機構加強對從流感流行地區入境人員的體溫檢測、醫學巡查等工作,防止疫情傳入我國。
按原定計劃前往土耳其考察的陳曉楓,于4月26日早晨抵達伊斯坦布爾,誰知人還沒走出機場就接到質檢總局防控甲型H1N1流感疫情通知,沒來得及多想,立即訂票連夜返程。經過來回21個小時的空中奔波,回到單位后的陳曉楓馬不停蹄連軸轉:當晚8點先去衛生部開緊急會議,深夜12點回到辦公室,一邊整理會議材料,一邊部署防控措施;甚至還來不及歇口氣,深夜2點鐘又接到電話出外開會。次日凌晨6點回到單位。在辦公室打了一個盹兒,早上8點又開始新的一天的工作。
決戰在口岸。對疫情的堵截圍追是防控工作重點。
這些日子,陳曉楓和副司長馬立新輪流帶班,不知度過了多少個不眠之夜,這對于兩位年近花甲的人來說,似乎有些殘忍。
“我們正在全力堵。”通宵加班的馬立新雙眼紅腫,正忙著審閱急件,來不及多說。
為做到“堵”字當先,4月25日接到世界衛生組織通報后,衛生司第一時間發布了緊急公告,隨后,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質檢總局的部署和要求,立即啟動預案,制定并下發具體措施,同時派員趕赴重點口岸指導防控工作。
從4月26日至今,根據疫情的發展和世界衛生組織流感預警的升級,衛生司先后牽頭起草并以總局名義下發了多個文件,從加強體溫檢測、醫學巡查、醫學排查、宣傳教育和24小時值班等基本措施和要求開始,逐漸過渡到啟動健康申明卡填報制度、登交通工具檢疫、二次體溫檢測、疫情零報告、制訂有針對性的排查程序和要求、聯防聯控等更加嚴格的防控措施,從重點對墨西哥的防控過渡到對所有有確診病例國家的防控,按照“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聯防聯控、依法科學處置”的原則,力爭做到早發現、早報告、早診斷、早隔離、早治療,將疫情控制在國門之外。
衛生司也成了戰場
薛永磊,戰場尖兵,父親臥病在家而不能探望,從4月25日就一直戰斗在最前沿,沒有休息過一天。
劉偉斌,左腿受傷,拄著雙拐不言退。
趙陽,母親住院,卻不能及時照顧老人。
許鳳,中度貧血,停休病假返回工作崗位,隨時可能暈倒。
王春潔,愛人受傷臥床在家,無人照顧。
戴雨,頭部受傷,傷口帶著縫線堅守崗位。
黨容,勞累失音,話都說不出來了。
金霞,身體虛弱、面色憔悴,急需臥床休息。
曹鑫,口岸一線剛回來,沒休息就投入工作,發著燒。
……
加上從地方局和中國檢科院借調的同志,衛生司一共19人,卻承擔著全國口岸衛生檢疫的組織實施和管理工作。
今年58歲的陳曉楓,是全司同仁的老大姐。自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開展以來,面色灰黃的她每天要靠濃咖啡來集中精力應對繁重的工作。
出入境檢驗檢疫工作者被譽為國門衛士。衛生司也成了戰場。
為切實做好甲型流感防控工作,有效防止甲型流感疫情傳入我國,衛生司成立了4個防控小組。過去相對獨立的業務部門,現在交叉起來,對工作的要求更高了。如今一份文電需要幾個部門共同配合才能處理完畢。
“陳司長清晨起來第一件事就是處理各種文電。光是全國各地上報的數據匯總每天就有一大摞。從匯總、審核到上報,一直忙到深夜。”負責有關文件、報告、講稿、會議紀要起草、審核、印發的綜合組的劉偉斌感動在心。
這個特殊時期所有的文件都是特急件,不可能壓下來。工作人員可以隨時敲門遞交急件,即使領導在休息;后半夜辦公室電話鈴聲不斷,根本無法休息。即便是不帶班,陳曉楓最早下班也是在深夜兩點以后。
“一種對事業的責任心維系著大家一起奮斗努力。”
“既然做這份工作,就要擔得起這份責任。”
“沒有物質上的刺激,我們憑的是一股對全社會的責任心和對事業的愛。”
在采訪過程中,記者深刻體會到了這種真情實感。
做好長期打硬仗準備
綜合組的曹鑫發著燒,一溜兒小跑著送文件。她為了讓文件流轉得更快些。
當年曹鑫參加衛生司入職面試時,陳曉楓就是面試官之一。在小曹的印象里,陳司長思路清晰,干練潑辣,平易近人,很容易和大家打成一片。多年共事,潛移默化中小曹也學到了不少東西。
4月27日一早,培訓歸來不足一天的小曹,被陳司長緊急派往上海口岸督導防控工作。
當天中午簡單收拾一下東西,下午就乘機飛往上海,幾乎來不及喘息,當晚即投入口岸一線的檢疫準備工作。
最令她難以忘懷的是4月30日那天。中國開展防控疫情以來的首架從墨西哥飛抵上海的航班凌晨6點在浦東機場落地。她和當地150多名檢驗檢疫工作者嚴陣以待。
中墨之間有直航的航班只有上海一地,一周兩個班次。“空氣中彌漫著緊張,在口岸現場工作的感覺大不一樣。浦東機場入境的航班量是最大的,每天兩三百個航班。工作銜接、人員調配、和地方磨合都需要嚴謹細致。”
為了緊急應對首個從墨西哥來滬航班,檢驗檢疫人員把所有的細節都要提前想到,包括可能的突發情況。飛機上沒有健康申報卡,得有專人送上去,給旅客耐心講解并勸他們認真填寫。
連出現病人怎么處置都設置了多套預案,確保萬無一失。另外,邊檢、海關、機場當局、地勤,各有一套嚴格的工作流程,絲毫馬虎不得。
“4月30日晨6點飛機抵滬,我們4點鐘起床。當時現場有6名檢疫人員身穿防護服登機檢疫,為每一位乘客測體溫。整個檢疫過程持續了一個半小時。沒有發現流感癥狀者,前方用對講機告訴我們,沒有發現異常,可以下機了。現場的人們都很激動。旅客們下機時向我們頻頻揮手,場景令人感動。”曹鑫說。
5月11日我國內地第一例成都病例確診后,曹鑫被從上海調回司里增援。在上海的15個日日夜夜里,曹鑫親眼目睹有十幾位同志因勞累過度病倒了。
“只要手頭沒急事就抓緊休息。”這是陳曉楓近來特別強調的。疫情仍在世界各地蔓延,中國面臨的疫情風險也將越來越大。
超負荷工作——打持久戰,形勢依然嚴峻。
戰役畢竟剛剛開始,我們的國門衛士面對的更大挑戰還在后面。
從早晨8點多鐘敲定采訪事宜,到下午2點如約赴衛生司采訪,再到傍晚離開這緊張忙碌的第一戰場,記者和陳曉楓司長的接觸總共加起來不足十分鐘。
十分鐘對她來說彌足珍貴,記者不忍心再去打擾她。因為,她確實太忙了。